2015-03-01 10:23:56
今年香港藝術節將於 2 月 27 日 - 3 月 29 日舉行。每年,香港藝術節的鼎盛陣容和優秀製作總是吸引著一批大陸樂迷特地前往。這個成立於 1973 年的藝術節一直致力於豐富城市的文化生活,今年也不例外,總計將有 49 個來自海外及香港表演團地及獨立藝術家參與,為觀眾帶來 137 場精彩演出。其中,在古典音樂方面又有哪些亮點呢?
編譯 | 張琛贇
原文部分內容來源於 bachtrack
蒂勒曼與德累斯頓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大型交響樂團一定是德國指揮家克利斯蒂安•蒂勒曼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所帶來的兩場音樂會。第一場為開幕音樂會,曲目為施特勞斯的交響詩《變形》(Metamorphosen)搭配布魯克納的《第九交響曲》。
《變形》是施特勞斯對 23 件獨奏絃樂器的研究,副標題為《悼念》,是施特勞斯晚年看到二戰中遭到轟炸的慕尼克感到的悲慟,以及他回首往昔美好的感歎。在曲末,他引用了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中的“葬禮進行曲”。
布魯克納最後一首交響曲則獻給他敬愛的主。第三樂章被認為是布魯克納“對生活的告別”。蒂勒曼以演奏施特勞斯和布魯克納而聞名,相信他們的表演會是一場特別的開幕式。
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
第二場的節目包含李斯特的交響詩《奧菲斯》(Orpheus)、施特勞斯的《英雄的生涯》,以及瓦格納給他妻子科西瑪的生日禮物《齊格弗裡德牧歌》。
《齊格弗裡德牧歌》的第一次演奏是在 1870 年的耶誕節早晨,在特裡布森小別墅的樓梯上,由蘇黎世一個小型的管弦樂團演奏——無論是誰的生日,這都是一個完美的開始。在這首曲子中,瓦格納使用了他日後使用在指環《齊格弗裡德》裡的主題。
杜達梅爾與洛杉磯愛樂
Gustavo Dudamel
▲ Gustavo Dudamel © Vern Evans
管弦樂方面,今年音樂節的另一大亮點是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和洛杉磯愛樂樂團。在他們的第一場音樂會上,只演一首曲目——那極具感染力的馬勒《第六交響曲》。
以激烈、來勢洶洶的進行曲為開篇,《第六交響曲》也許是馬勒最個人化的曲目,也經常被命名為“悲劇”交響曲。他的妻子阿爾瑪聲稱第一樂章中抒情主題的部分代表她自己;而在最後樂章中出現的三聲錘擊,被解讀為代表當時打擊馬勒的三個關鍵事件:他的女兒瑪麗亞•安娜的過世,診斷出他有(致命的)心臟疾病,以及維也納歌劇院逼迫他辭職。在修改版裡,馬勒移除了第三聲錘音,但一些指揮家保留了這個部分。
他們的第二場曲目是約翰•亞當斯《比諾城市》(這是杜達梅爾和他的樂團首演的作品),和德沃夏克的 e 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莫斯科大劇院歌劇團
《沙皇的新娘》劇照
▲ The Bolshoi Opera - The Tsar's Bride © Damir Yusupov
莫斯科大劇院的歌劇團和芭蕾舞劇團也都將來到歌劇和芭蕾舞台。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帶來了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沙皇的新娘》(The Tsar’s Bride),把亞洲首演獻給了香港。
歌劇基於列弗梅伊寫的的故事,以沙皇四世第三任妻子新婚未幾便離世的悲劇為藍本。故事講述迷戀美女瑪爾法的沙皇禁衛軍官,以迷藥試圖橫刀奪愛,他的情婦卻因妒成恨而引發牽連大波。同時,沙皇忽然宣佈要娶瑪爾法為妻。這場充滿欲望、陷害、殺戮、懊悔的皇室四角戀,在作曲家優美而豐富的音樂中推向高潮。
愛情的美妙和毒藥——這部歌劇融合了經典歌劇情節該有的成分。這部在 2014 年重新製作的版本,將原封不動來到香港。
芭蕾《巴黎的火焰》與《灰姑娘》
Ekaterina Shipulina as Jeanne Alexander Volchkov as Philippe
▲ Ekaterina Shipulina as Jeanne Alexander Volchkov as Philippe - ©Elena Fetisova-Bolshoi
別忘了還有芭蕾舞團部分!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將帶來兩台節目:《巴黎的火焰》與喬治•巴蘭欽的《珠寶》。
《巴黎的火焰》故事背景設置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音樂由 Boris Asafiev 譜寫。這個舞劇是慶祝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十五周年,而且據說是史達林最愛的芭蕾。Alexei Ratmansky 在 2008 年對這一蘇聯時代的“重磅炸彈”進行了修改,使其更豐富、更有看點。
另一部芭蕾舞三部曲《珠寶》(包含《綠寶石》、《紅寶石》和《鑽石》)也是鎮團之作,音樂由福萊、斯特拉文斯基(巴蘭欽的老搭檔)和柴可夫斯基譜曲。
《仙履奇緣》
▲ Ruud Baad
除此之外,另一個不容錯過的芭蕾舞劇是荷蘭國家芭蕾舞團表演的《灰姑娘》,由克里斯多夫•威爾頓製作。說起普羅科菲耶夫的芭蕾,最著名的總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但這部《灰姑娘》——經過威爾頓的導演,也展現了一些令人興奮的亮點:華麗的服飾、木偶、漂浮的傢俱和詼諧的舞蹈。
來自義大利的兩股清風
歐洲嘉蘭古樂團
狄杜娜朵
1718 年,僅兩個月大的女嬰祈亞娜被遺棄在威尼斯一間孤兒院門外。沒有人能想到,她長大後竟成為歐洲最出色的女小提琴家之一。
身兼歐洲嘉蘭古樂團創辦人兼音樂總監的著名古樂專家法比奧•比昂迪,重新發掘這段被遺忘的音樂歷史,透過祈亞娜的日記,揭示這所曾在歐洲叱吒一時、專門提供優秀音樂教育的孤兒院之光輝歷史。
另一台演出中,義大利樂隊 Il Pomo d’Oro 將為“完美的21世紀歌劇天后”(《紐約時報》語)女中音明星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的流行曲目《戲劇女王》伴奏。
跨界:為馬克•夏加爾的畫配樂
《音樂的色彩》
在室內樂方面,有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跨界演出:為慶祝馬克•夏加爾博物館成立 40 周年,鋼琴家米哈伊爾•魯迪(Mikhail Rudy)把大師多幅從未發表的巴黎歌劇院天花手稿變成動畫,配合現場鋼琴演奏,打造了新作品《色彩之聲》(The Sound of Colours)。這位元法國超現實主義畫家在他的晚年認識了魯迪,兩人成為了朋友。
節目中涉及到的作品包括李斯特改編《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創作的《伊索爾德的愛之死》,以及拉威爾的絢麗圓舞曲等。請觀看以下視頻。
另外,去年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二重奏”——小提琴家卡瓦科斯與鋼琴家佩斯今年再度歸來,演繹舒伯特、貝多芬、理查•施特勞斯、電影音樂大師康戈爾德的作品。
關於康有為的“政治歌劇”
《大同》海報
康有為,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因政改失敗而流亡海外16年,卻在印度完成一本重新啟動“禮運大同篇”,以設想人類未來烏托邦的奇書——《大同書》。香港旅美導演陳耀成於2011年所拍的紀錄戲劇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榮獲國內《南方都市報》首屆年度華語電影大獎。他以這衝擊國際影評及漢學界的電影為藍本,創作出戲劇性的新文本。
香港藝術節繼 2013 年的原創歌劇《蕭紅》後,再次集結香港重量級藝術家攜手推出《大同》。除新邀約的文本之外,還有由香港藝術發展獎 2013 年度最佳藝術家獎(音樂)得主陳慶恩負責作曲,並由劇場大師鄧樹榮導演,透過康有為橫跨四大洲的海外功業;他與女兒康同璧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有關民主和人權的對話;以至孫女羅儀鳳背負大同夢的酸甜辛澀;釀成一出從清末躍至現代,詠歎百年中國悲歡的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