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 News

品牌買手集合店或逐漸取代百貨成為購物中心新寵

2013-03-15 11:46:43


2012年,品牌集合店成為了購物中心一股強大新勢力。隨著購物中心運營水準逐漸提升和招商能力的增強,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分手的現象不斷:百貨品牌重複率高、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而品牌豐富度高、聚集人流、租金能力承擔強的品牌集合店就成為了購物中心青睞的對象。包括萬象城在內等大型購物中心都將不少精力和資源引入品牌集合店,有預測稱,品牌集合店將占購物中心中品牌的40%。此外,原潮、熱風、NOVA、MAP等一批品牌集合店迅速成長,繼電影院和超市之後成為購物中心吸引客源的重要砝碼。

品牌集合店也被稱為“品牌概念店”,即在一家統一名字的大門店內,彙集多個品牌的產品,貨品種類可涵蓋服裝、鞋、包、首飾、手錶等多個品種,不同風格及設計理念的各個品牌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凝聚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品牌集合店。雖然每個品牌的風格與設計理念不盡相同,卻被同一店面“召集”在一起,互相融合,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品牌集合店。品牌集合店是時代的產物,更是企業多品牌戰略深入操作的表現形式。

品牌集合店的四大分類

1) 多品牌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I.T、Retro Gallery

店鋪主力面積一般在300-1000平米,一家服裝店內集合多個服裝品牌,品牌定位多集中于喜好分明的大眾服裝市場,每個品牌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客群,每個品牌之間又有相關聯性,每個品牌在店鋪內都有相對獨立、分區明顯的鋪位空間。店鋪與品牌之間不是鋪位租賃關係,而是買貨、代理或代銷中的一種,入店貨品的類型選擇權多在店鋪方,而非品牌方。

2)買手制精品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JOYCE、Barneys New York

從名稱上可以看出此類店鋪的定位,這類店鋪的面積一般不會太大,一家服裝店內同樣集合多個品牌,品牌多是奢侈品牌或頗具潛力的非知名高端品牌,這種店的精彩之處在於貨品,而非品牌,貨品大都是店主或者店鋪的買手團隊內親自挑選,雖不一定全部出自名家之手,但遵循店鋪的概念一致性。店內商品陳列不一定以品牌分區,是以產品品類作為分區,陳列的出發點是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關聯性。

3)生活方式類集合店

代表性品牌:Dover Street Market、colette

生活方式類集合店又稱為Lifestyle Store,鎖定某種生活形態,產品全部圍繞這種形態組合。生活方式類集合店一般不止販售服飾產品,還會推文具、小件電子產品、食品等生活雜物,完成對鎖定為消費群的全套系生活方式產品的供應,甚至有些生活方式類集合店還推出了酒店和咖啡店,可謂Total Lifestyle。
4)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
代表品牌:連卡佛、NOVO
這類店鋪一般在規模上已經稱得上“小型百貨”,雖然有些在經營模式上有百貨的特徵,比如NOVO入駐品牌的店員是由品牌方而非店鋪方安排,但是這類集合店因為主題性較強、貨品精選,因此店鋪面積不似一般的百貨商場大,一般以店中店形式存在,1000-5000平米的面積為主。這類集合店有很強的推動潛力新品牌市場化的作用。

國內常見集合店

國際知名集合店

義大利Fuleight高級服飾品牌集合店

Fuleight是義大利首屈一指的高級服飾品牌集合店。雖然它的貨品覆蓋了許多價位和層面,然而“精選”的概念,一直貫徹始終,以保障無論是哪種檔次的貨品,都是該檔次中最好的。品牌包括Giorgio Armani、Miu Miu、PRADA、VERSACE、D&G、DKNY、Polo、Ermenegildo Zegna、Givenchy、BURBERRY、FERRE、BALLY、KENZO、dunhill、Trussardi、Ferragamo等國際知名品牌。

義大利GIAMMABRUNS品牌集合店

歐洲最受歡迎和最具影響力的時尚服飾零售商,成立于1994年,總部位於義大利米蘭。每季展出歐洲最具潮流的多個具有國際經典品質的最新時尚精品品牌,其中包括A-style、Bianca J、Daniele Fiesoli、Gaudi、Jaccobbe、Kess Lord、Paola Frani、Sweet Years、Sexy Woman等專為國際買手提供專業服務。

日本Beams品牌集合店

創立於1976年的日本潮流品牌集合店,旗下共集結了BEAMS TIME、Ray BEAMS、BEAMS BOY、Uniform Circus、B.E.等數個品牌,產品囊括了男女裝、飾品、背包提袋、鞋子、手錶、桌面配件、文具、家飾品以及傢俱、禮品、玩具等。

集合店將占購物中心四成

購物中心與百貨分手給集合店發展提供機會

國內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分手現象不斷,但為何國外的百貨店就可以穩穩地駐紮在購物中心呢?事實上,國外的購物中心一定是離不開百貨店的,原因是國外的百貨店和中國的百貨店不同,國外的百貨店擁有自己的自有品牌和良好的品牌組合,以及自己買斷的貨品。如日本的伊勢丹百貨,很多品牌都是自己獨有的,進駐購物中心後可以豐富購物中心的品牌多樣性。

購物中心演變成“集合店+專賣店+配套”

通常由兩三百個品牌構成的SHOPPING MALL,充分把集合店的概念引入後,就有可能形成兩三百個集合店,單品牌的總數就有可能變成了兩三千,呈現放大的趨勢。未來,購物中心將會逐漸演變成“集合店+專賣店+配套”這樣三足鼎立的格局。集合店占比應在40%,但這個“40%”給購物中心帶來的租金收益比之前同樣面積的百貨店帶來的租金收益多了不止一兩倍。

品牌集合店在購物中心中的優勢

顧客停留時間高過單品牌店3倍

產品的豐富度能讓消費者在選擇過程中掌握更多主動權。曾有家多品牌公司計算過,客人在單品牌店鋪逗留的時間不長,但在集合店裡,客人停留的時間明顯高過單品牌店3倍。他們還算過另一筆賬,採用集成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估計比單品牌店下降15%,但是銷售額卻能增加很多。
減少購物中心品牌重複率

目前,從購物中心角度來講,他們需要的不是百貨,恰恰是集合店。其實這對國外大多數購物中心來說是常態,但在中國,由於市場競爭環境不充分,再加上集合店的匱乏,造成了本土購物中心沒有信心和機會引進集合店。

對購物中心來說,引進集合店的好處要遠大於百貨。集合店就相當於主題區,在某一品類放大了其選擇性,並能形成多個亮點,這樣既避免了和百貨店的重疊,同時又讓品牌的豐富度變得更高。
未來,主力店將有很大調整,購物中心會往次主力化方向發展。這樣一來,主力店最好能由三五個小型集合店組成,對購物中心來說,租金收益也比較高。

因地制宜 區域差異化經營

不同區域集合店,主營品牌有區別。以i.t為例,其在每個城市的主打品牌,會根據當地消費者需求而有所卻別。目前在天津大悅城i.t內所售賣的日系品牌包括E hyphen world gallery等五六個品牌,商場內亦包括French Connection等多個歐美品牌專門店,更有I.T集團旗下備受年輕人追捧的izzue、5cm等四五個自主品牌專門店。

品牌集合店在國內發展趨勢


在國內概念還較模糊 未能迅速發展
中國現階段還沒有出現自己的品牌集合店,大多只是雛形,但集合店已成為國內零售業態的發展趨勢,未來將會更多地被購物中心引進。

首先,國內沒有完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即使本土百貨和購物中心之間的競爭非常殘酷,但仔細思考便會發現,他們的競爭其實很簡單,就是“遇到競爭,便調整策略”。

其次,耐心也很重要。三年前,國內有一個集合40個韓國中小品牌的組合店,叫“GST318”,也算是集合店的雛形,這個店被燕莎奧萊和華威大廈引進,很可惜後來華威店關閉。

品牌集合店是必然發展趨勢

集合店的發展是一種必然趨勢,也許五年後、十年後在本土市場上會呈現出集合店真正的狀態。

目前,中國還沒有買手的成長環境,沒有本土企業願意斥鉅資培養買手,所以根本沒有練手的機會。如果沒有買手,集合店盈利的方式還是小百貨店的方式。最後,這種小百貨店的聯營方式又發揮不出集合店應有的作用,就會變成面積比傳統百貨小一點的主題百貨,但這種主題百貨並不是集合店。

如果買手制的問題不能解決,在國內出現真正集合店的概率便會降低。所以發展到最後,中國很有可能出現一種以聯營方式形成的新型集合店,到那時應該針對本土實際情況對集合店進行重新定義。

2009年開始,香港時尚買手學院(Hong Kong Institute of Fashion Buying )為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和時尚精英們開設了時尚買手研究生課程,也是亞洲唯一開設此課程的專業學院,為中國的買手制模式培育專業的國際買手。IFB香港官網: http://www.smd.hk/